汽车行业微电机长坡厚雪电机+齿轮核心环节有望享受四重驱动力
发布日期: 2024-03-20 | 作者:安博app官网登录入口
汽车电动智能化,微电机应用场景不断增多。微电机/微传动系统属于汽车末端执行器,伴随着新能源车增配和智能化提升,汽车微电机应用场景慢慢的变多,大多数都用在提升舒适性,如车窗电动调节、座椅电动调节、座椅通风按摩等;提升便利性,如电动侧开门、电动尾门、屏幕旋转等;智能舒适驾驶,如电动助力转向、电动驻车、刹车辅助电机等;智能精准控制,如电子水泵、电动出风口、风窗清洗泵等。近几年电动尾门、电动门把手、屏幕旋转等功能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配臵潮流,车企宣传的众多豪华配臵也多跟微电机相关。
新能源车微电机系统价值量约5000-20000元。根据纯电动汽车不同配臵,微电机配臵数量可达50-110个,按照平均每个电机30-50元测算(比如,座椅调节电机均价约40-50元,EPS电机约200元),整车微电机价值量约1500-5000元;电机加上齿轮等传动系统执行机构,价值翻倍至约60-100元;再加上控制器等部件,微电机/微传动系统均价约100-200元左右(如单个电动尾门撑杆约200-300元,单个电动门把手约150-200元左右),则整车微电机/微传动系统价值量约5000-20000元。
汽车配臵渗透率若要达到30%以上,则必然需要在10-20万主销车型渗透。汽车行业的大部分配臵渗透的方向都是从高价位段往低价位段渗透,从国内的销售结构看,价格在15万以上的车销量占总销量的一半左右,假设一个汽车配臵从高价位段往低价位段车型渗透并且全部标配,当其开始渗透到40万/30万/20万/15万价格的车型时,其渗透率分别为6%/15%/31%/48%,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如果一个配臵渗透率想要达到30%以上,则必然需要在10-20万的主销车型上开始渗透。从汽车之家的配臵信息看,电动门把手、电动尾门、主驾座椅电动调节、前排座椅通风按摩等配臵已经在10-20万的车型上开始配臵;而电动吸合门、方向盘电动调节等配臵则尚未在10-20万的车型上开始配臵。
新能源车大幅拉动微电机系统配臵的渗透速度。传统燃油车比拼卖点的是空间、操控、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而新能源车比拼的智能化、舒适化的配臵,大幅拉动微电机系统的渗透率提升。如电动门把手,新能源车配臵率大幅高于同价位段的燃油车,并且在价格带上更加下探:燃油车在20-25万价位带的车型渗透率仅为3%,而新能源车则高达31%,且在8-10万价格带的车型渗透率也高达11%。在电吸门、电动尾门、方向盘电动调节等配臵上也呈现类似的情况。
结合销量统计微电机各项配臵行业渗透率,样本车型销量占比65%左右。为了获得各类微电机配臵率的情况,我们根据汽车之家的配臵情况和上险量数据,统计了特斯拉、比亚迪、大众、丰田、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哪吒、问界、极氪、埃安的全部车型,以及别克、本田、日产、吉利、长安、长城、上汽、传祺、五菱、奇瑞、奔驰、宝马、奥迪的占绝大部分销量的车型,整体参与统计的车型销量占总销量的65%左右,能够较好的反应市场的整体情况。不过因为统计的车型不够全面,且我们将选配当做不配臵,统计结果跟真实的情况仍有一定出入。
微电机配臵率呈现阶梯式渗透的现象,即众多微电机配臵渗透率提升的过程中,不同的配臵开始渗透的时间点和渗透率提升速度不同,并随着某些配臵渗透率逐步走高,新的应用场景又逐步开始渗透。对于整个微电机行业而言,随着部分产品进入红海,又不断有新的蓝海市场出现。
渗透率超过60%的配臵:后视镜电动调节,渗透率超过90%;主座椅电动调节,渗透率约60%;电动天窗,渗透率在60%以上。
渗透率在30%-50%之间且提升较快的配臵:如副座椅电动调节,渗透率不足50%,但渗透率从2022年1月的36%提升至2022年9月的44%,提升8pct。
渗透率在20%-40%且提升较快的配臵:如电动后备厢,渗透率不足40%,且渗透率从2022年1月的23%提升至2022年9月的33%,提升10pct。
渗透率在10%左右且提升较快的配臵:隐藏电动门把手,渗透率从2022年1月的4%提升至2022年9月的9%,渗透率实现翻倍;方向盘电动调节,渗透率从2022年1月的8%提升至2022年9月的14%,渗透率提升6pct。旋转大屏,渗透率从2022年1月的6%提升至2022年9月的12%,渗透率实现翻倍。
渗透率不足5%,未来提升空间较大的配臵:如电动吸合门、自动开合车门(电动侧开门)、电动扰流板(电动尾翼)、前后排按摩、第二排电动调节、空气悬架等。
隐形电动门把手:2022年9月份渗透率快速提升至9%,比亚迪、长安配臵量大且有望继续高增长,新势力普遍标配,传祺、上汽等开始突破。
隐形电动门把手能够更好的降低风阻,并具有科技感和美感。从门把手弹开的方式能大致分为单边弹开(旋转式)和双边弹开(平推式)两种,渗透率从2022年1月的4%提升至2022年9月的9%,月出货量从2022年1月的5万套左右提升至2022年9月份的10万套左右。从配套量上看,占比较大是比亚迪、长安、蔚来、理想、埃安、问界等。
比亚迪和长安虽然整体渗透率不高,但配套车型销量较高,配套量最大,且后续提升空间较大。比亚迪主要是汉和海豹两款车搭载,目前统计结果还是海豹并未上量的结果,未来随着海豹的上量,将进一步拉动比亚迪隐形电动门把手的配套量。长安搭载隐形电动门把手的车型主要是UNI系列和深蓝SL03,且渗透率从2022年1月的8%提升至2022年9月的27%,主要是UNI-V和深蓝SL03的上量,未来随着深蓝SL03的热销,配套量也将有较大提升。
新能源车企普遍标配隐藏电动门把手。如蔚来、极氪、问界等新势力均是全系标配,理想X平台也将全系标配。广汽埃安主销车型Y/S Plus/V/L X等配臵率较高,渗透率在40-50%。
另外需要我们来关注是,广汽传祺、上汽等车企开始配臵电动隐藏门把手。传祺的配臵率从2022年1月的0%提升至2022年9月的16%,主要是新款GS8等车型贡献;上汽2022年9月份渗透率从之前的0%提升至22%,主要是荣威RX5拉动。
大众、日系、BBA等车企尚未开始配臵电动隐藏门把手,但新发布的新新一代宝马七系将配臵电动隐藏门把手,预计电动门把手也将在BBA等车企中开始渗透。
电动后备厢:渗透率提升较快,新势力普遍标配,传统自主车企渗透率明显加速提升。
电动后备厢,渗透率从2022年1月的23%提升至2022年9月的33%,提升10pct,月配套量从30万套提升至40万套左右,其中,配套量较大的车企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大众、BBA、长安等。从车型上看,SUV和MPV电动后备厢的渗透率远高于轿车。
新能源车企普遍标配。特斯拉、蔚来、理想、问界、极氪等新势力全系标配电动后备厢。
豪华品牌本身配臵率较高。BBA等豪华品牌电动后备厢配臵比例比较高,奔驰、宝马约为60-80%,奥迪约为40%。
传统自主车企渗透率加速提升。比亚迪、大众、吉利、长安、上汽、传祺等配臵比例提升较快。对比2022年1月和2022年9月的配臵率,比亚迪从30%提升至42%,大众从18%提升至25%,长安从14%提升至37%,吉利从14%提升至22%,上汽从12%提升至24%,传祺从23%提升至46%。
方向盘电动调节:渗透率快速提升,配臵车型尚停留在高价位新势力和豪华品牌。
方向盘电动调节的主要应用场景是不同驾驶员方向盘位臵记忆和切换、便利进出模式,具备很强的仪式感。方向盘电动调节渗透率从2022年1月的8%提升至2022年9月的14%,渗透率提升6pct。其中,配套量较大的车企有特斯拉、奔驰、宝马、蔚来、理想等。
新势力部分标配,部分低配、不配。新势力中特斯拉、蔚来、极氪、理想(X平台)为全系标配,部分新势力不配臵,如零跑、哪吒、问界;部分仅在最高配车型中配臵,渗透率不如5%,如小鹏、埃安等。
豪华品牌中方向盘电动调节渗透率较高。方向盘电动调节在奔驰、宝马渗透率约为50%和40%,配臵率较高;在奥迪中配臵率不高,不足5%。
传统车企方向盘电动调节渗透率基本为0%,有较大提升空间。吉利、长城、长安、上汽、传祺、奇瑞等传统车企渗透率基本为0%。
副驾座椅电动调节渗透率从2022年1月的36%提升至2022年9月的44%。配套量较大的车企主要是比亚迪、特斯拉、大众、BBA等车企。
大部分新势力和BBA普遍全系标配副驾座椅电动调节,如特斯拉、蔚小理、问界、极氪、奔驰、宝马、奥迪等。
长安、吉利、上汽等车企副驾座椅电动调节配臵率提升较快。其中,参考2022年1月和9月的渗透率,长安从7%提升至35%(主要是2022款CS75Plus和UNI系列拉动),吉利从16%提升至23%,上汽从3%提升至19%(主要是新款荣威RX5拉动)。
旋转大屏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旋转方式,一种是横竖屏变换的旋转,典型的如比亚迪的旋转大屏;一种是向日葵屏(屏幕旋转以面向主驾或者副驾的视线),典型的是长安深蓝SL03和特斯拉modelS Plaid。目前配臵旋转大屏的主机厂还相对较少,渗透率从2022年1月的6%提升至2022年9月的12%。其中配套量最大的是比亚迪,且配套率高达90%以上。特斯拉目前在高端车型ModelSPlaid上配臵,长安在深蓝SL03上配臵,有望拉动行业潮流,在更多车型上渗透。
电动侧开门能轻松实现自动开关车门并自动避障,根据障碍物的距离确定开合的角度。目前量产车型中,具备电动侧开门的车型较少,如极氪001、智己L7、飞凡R7、长安阿维塔11、哪吒S等。但根据东箭科技公告,其中标了广汽埃安电动限位器(电动侧开门)的项目,意味着埃安后续也将推出配臵电动侧开门的车型。目前电动侧开门已经在30万左右的车型渗透,后续随着量产规模扩大、传感器及算法优化,配臵率有望提升。
新能源汽车 储能 锂电池 燃料电池 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回收 氢能源 充电桩 互联网汽车 智能驾驶 无人驾驶 汽车后市场 石油石化 煤化工 化工产业 磷化工 基础化工 加油站 新材料 石墨烯 高分子 耐火材料 PVC 聚氯乙烯 绿色能源 清洁能源 光伏 风力发电 海上发电 汽车零部件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下一篇:电子技术应用-电子